麻油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爱上内蒙古吃在清水河之十古法 [复制链接]

1#
北京看白癜风最好医院的地方 http://www.znlvye.com/

吃在清水河(之十)

古法压榨胡麻油

——点缀了一日三餐,香醇了平凡岁月

压榨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远在公元前多年已有关于油用亚麻的记载。

古法压榨是靠物理压力将油脂直接从油料中分离出来,全过程不涉及任何化学添加剂。古法压榨是指热榨,热榨需要将原料炒熟,榨出来的油不仅口感浓郁香醇,也保留了胡麻籽的营养成分。清水河胡麻油风味独特、芳香浓郁、油质清澈,颜色不同于一般食用油的金黄透明,而是褐红色不透明的,有一种沉沉的感觉。煎、炸食品油不变色,在凉拌食品中,保留了特有的味道,清香而不腻。

在过去,清水河人常年四季的食用油只有胡麻油一种,在那些食物匮乏的贫穷日子里,胡麻油在日常生活中特别珍贵,有句老话“吃一个油花儿激灵三天。”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食用油的品种也多了起来,常规的有花生油、葵花油、大豆油、玉米油、橄榄油等等。不过,胡麻油与葵花、花生油是不一样的,胡麻油经加热后做菜和食品,会散发独特的胡麻籽的香味。在清水河,拌饺子馅、拌凉菜、油炸糕、烙饼这些传统美食的制作,是离不开胡麻油的。

我有个忘年交朋友乔阿姨,特别会做饭,她在清水河居住时经常去我家里找我说话,每次见面都教我家常饭菜的做法。乔阿姨有段时间在包头带孙子,回来跟我说,超市里买的花生油和葵花油炒菜还好,不过,包饺子的话,还需要咱清水河的胡麻油,不然,这饺子出锅吃起来就缺一种味道。后来,乔阿姨搬了呼和浩特市长住,每次回清水河,总会带几瓶胡麻油,她说,离了胡麻油,她的饭菜就没味了。乔阿姨今年八十岁了,已经是四代同堂的老人,还是那么热爱生活、喜欢下厨给儿女和孙子外孙做顿饭,清水河胡麻油,也是她每顿饭必不可少的佐料。我每次包饺子拌馅或拌凉菜,都会想起乔阿姨的话。

胡麻本是亚麻的一种,适宜在凉爽的气候生长。是古老的韧皮纤维作物和油料作物。胡麻在我国主要分布在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等地。清水河县是内蒙古中西部地区胡麻的主产县,县域境内大部分区域都适合胡麻种植,东部山区韭菜庄、北堡等地由于地理、气候条件,成为优质胡麻的主要种植区。

每到夏季胡麻花开季节,漫山遍野一片海蓝色,让山区增添了一份浪漫之色;而冬季的农闲季节,油坊里压榨胡麻油的场景又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古老的胡麻油压榨技艺需要经过选料烘炒、配料磨料、蒸油上量、匀实包坨、进油壕、紧垛压榨、出坨碎麻糁、蒸麻糁、净油取麻糁等环节。讲究用石磨低温磨料,选料严密,烘炒合适,配比适当,低温碾磨,适时上量,高温蒸油,严实包坨,平稳入垛,上锤平稳、力度均匀。传统压榨工艺就是从炒料到榨油整个过程都是纯粹物理压榨,采用人工榨油方法,炒籽需要经验特别好的师傅才能把胡麻籽的香味炒出来,对火候的把控也非常重要,胡麻籽炒好之后,再用传统的石磨进行研磨,研磨成菜籽饼之后,然后包起来堆放在一起,利用重物撞击来榨取胡麻油。

清水河胡麻油特殊的压榨技艺,凝聚着祖祖辈辈压榨工人的智慧,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化机械生产替代了部分工序,榨油过程利用电力和大型机械实现油脂的榨取,不再利用传统人工或者重力压榨。但是主要的工序依然是靠人工操作,靠人本身的经验来掌握,这种传统技艺任何时候都是机械无法替代的。我们如今传承的不仅是一种技艺,更是一种代代相传、绵延不绝的文化。

(本文部分图片由内蒙古摄影家协会会员贺广生老师提供。)

作者简介/p>

木子姐姐,实名李洁,企业工程师,清水河县作家协会会员,呼和浩特市作家协会会员。外表朴素、灵魂有趣的中国内蒙古大妈。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喜欢文字、喜欢收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