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家白癜风最专业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mbbdf/我叫他一声师傅,却并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徒弟。是小孩子闹着玩,不懂其中含义,却将“师傅”从小叫到了大。师傅的榨油手艺,是老祖宗留下来的智慧;师傅的理想,是将那原始的榨油工艺传承下去。
油菜花开的时节,皖南的田地放眼望去满是金黄色。在中国四大道教名山齐云山下,有一幅在农田中画出的太极八卦图,这块神奇的油菜花海,正是师傅草木理想的植根地。
古色古香的徽州木榨油坊里,每天都会传出榨油工人粗壮有力的呐喊声,师傅也是其中的一份子,与呐喊声相伴的还有低沉有力的锤击声。这是徽州木榨油特有的风景,也是师傅坚持了40年的理想。
清晨六点,师傅就在油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很早以前的榨油匠,每天凌晨三点就要开始榨油,下午三点一定要歇工。因为榨机是有油神的,下午三点后,油神是要休息的,所以不能再干活。
早起榨油的传统沿传至今,六点,在世界还未彻底苏醒的时间,榨油匠就已经开始了一天的劳作,点滴香油由此而始。
榨油的原料要用风车去杂,再经人工手选,剔除霉变、瘪粒等次品。然后将精心挑选出的优质菜籽炒熟。
炒菜籽是第一步。菜籽的爆裂声渐渐散发出香气,弥漫了整个油坊,甚至于外面的街道也能闻着香气。小时候总喜欢在油坊附近玩耍,闻着油的香气,也是在那时认了师傅。我认师傅与别人不同,别人是学手艺的,我是闻香的。木榨油是力气活儿,哪有女孩子来做的,师傅如是说。
菜籽炒熟后碾磨成粉,这样会使油脂的营养与芳香得到充分释放。接下来就要制作坯饼了,粉料经过高温蒸透后,压制成饼,但这一过程却并不简单,其中暗藏玄机。磨碎的菜籽在蒸汽熏蒸的时候,水分和温度的控制全凭经验。做好的坯饼呈圆状,厚薄均匀,这都会直接影响出油率。
师傅自然不是白认的,抡不起大锤,师傅就让我去看着田埂上到处堆放着的散发着迷人香气的坯饼。不过这在我看来可不是苦差事,我是乐在其中,享受着浸在菜籽香中的时光。
做好的坯饼,就等上榨了。此时要榨的是山茶油。
上好木楔,抡起大锤,随着巨大撞击,金黄的油滴慢慢渗出,仿如雨下,阵阵扑鼻芳香充满整座油坊。每每这时我都在油坊内,坐等将最纯正、最原始的香油带回家去,师傅为此没少说我,但每次还是帮我装好满满一瓶让我带回家去。
在高度机械化榨油的今天,传统榨油手艺好像失去了意义。的确,十几道工序纯手工,一个流程下来,耗费大半天,都比不上机器的几分钟。但是每天几千次的石木撞击,流出的是儿时的油香记忆,流出的是对自然的敬畏,对生活的期许。那些几百年前留下的木榨机,守候着油的芳香与营养,又重新焕发出神彩。
师傅榨油经验丰富,不过榨的那许多油中,我最爱黑芝麻油。
其实,师傅也曾中途放弃过古法木榨油,甚至连吃饭都不用木榨油。只是有一天,师娘偶然间用之前的木榨油炒了一次菜,师傅在尝过菜的当下,就决定要重新拾起了他的草木理想。师傅说,当金黄的木榨油下锅,与蔬菜鱼肉相容的时候,便是身体在地狱,胃口在天堂。
值得一提的是,师傅油坊里所有的黑芝麻都来自风景秀丽的道教名山齐云山脚下,采用古法耕种,高山泉水灌溉。精选农家小籽黑芝麻,色泽乌黑,颗粒饱满,气味醇香,营养丰富。榨完后的油饼,都会重新回归土地,成为种植的天然肥料。
就算我离家在外,出发前也总要去师傅那里讨几瓶芝麻油带着。做个凉菜,用黑芝麻油拌一下,再来碗面条,也放点芝麻油,便真如师傅所说,胃口在天堂了。
生活,慢一些,才能有所品味,榨油,也一样。“古老”总是最纯最真的东西,它可能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却始终是你记忆中念念不能忘的味道。草木理想,愿你品味其中滋味。匠人匠心,慢慢品,才有味。在这个快时代,总要有人慢下来才好,我想,师傅就是那个愿意慢下来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