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庄村
东坝头乡张庄村,位于河南省开封市兰考县的北部,地处九曲黄河最后的那一道弯。20世纪60年代,这里曾是全兰考最大的风沙口,也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同志当年找到防治风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的地方。然而,由于经济发展基础条件差等方面的原因,直到本世纪初,张庄村仍然没有摆脱贫困。截至年底,全村仍有贫困户户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5%。
年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张庄村,走进贫困户家里看望,并与乡村基层干部和普通党员面对面座谈交流。他叮嘱干部和党员要切实关心贫困群众生活,带领群众艰苦奋斗,早日实现脱贫致富。总书记浓浓的为民情怀和殷殷嘱托,成为当地基层干部和党员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强大精神动力。倍受鼓舞的张庄人经过苦干实干,终于在年底兑现了向总书记立下的军令状,如期实现脱贫。
从兰考县城一路向北,记者一行驱车10多公里,来到了张庄村。进入张庄村,整齐干净的水泥街道,白墙青瓦风格一致的二层、三层小楼林立左右,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几年前还是国家级贫困村的那个张庄。
张庄村村支书申学风
坚持产业富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谈起这些年村里发生的变化,村党支部书记申学风兴致勃勃地说,主要得益于产业发展。这几年,张庄不断从外面引进适合本村发展的项目,在农业生产方面建设了余个种植哈密瓜的种植大棚,种植经济效益高的哈密瓜。利用当地地下水咸度高的自然环境,在村北北摊发展了亩的南美白对虾养殖基地。此外,还种植了数百亩的莲藕。这些种植、养殖产业,吸纳了村里的留守人员就业,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张庄村还引进了洛阳奥吉特菌业、兰考年宝服饰、兰考坤禾农业等企业,不断培育壮大特色产业体系,带动农户就近就业增收。“脱贫摘帽,发展产业,张庄摸索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之路。”申学风表示。
为使年龄偏大的妇女有事做、有收入,村里大力发掘本地传统手工艺,成立张庄布鞋研发中心,纯手工制作张庄布鞋,吸纳名妇女就业,工作时间自由,能带回家做。目前,张庄布鞋项目正在快速向周边村庄辐射,也将带动更多无法从事重体力劳动的“巧媳妇”增收致富奔小康。“现如今厂子多、机会多,张庄村民不是‘就业’而是‘择业’,工作还要挑一挑哩。”申学风说。
张庄村通过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实现了余名村民就业,余名外出打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年底前,张庄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为零,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为务农和外出打工,人均年收入仅为0元左右。年村集体经济收入40余万元,年人均收入达到元。现在的张庄村,实现了让有能力的人发展产业,让没有能力的人参与到产业发展中,带动了更多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致富。
坚持创业致富开掘农户增收新源泉
在与村民的交谈中,村民们聊得最多的,就是如何想办法多增加收入。村民们说,过去那些年大家都穷,村里十年八年也没啥变化,现在不一样了,各家都是撸起袖子加油干,自己家里要是没点儿啥动静,都不好意思和别人聊天了。
“多亏县里的好政策,拿到了5万元无息贷款,还有人提供技术指导。”那年总书记曾到他家探望过的贫困户闫春光说。勤快进鸡棚、虚心学技术、逐步上规模……闫春光的蛋鸡养殖场规模从年的只,发展到现在的1万只,年鸡场纯收入30万元。闫春光没有止步,不仅把手里的钱投下去租厂房、买设备,还从银行贷出8万元,用古法加工芝麻油、花生油、红薯粉条等。
祖祖辈辈生活在黄河边上的张庄村民游文超,是村里第一个将院子改造成民宿的农家。年,身为党员的游文超响应村“两委”号召,利用金融扶贫政策贷款把家里的老房子改建成特色民宿,起名“游家小院”。“游家小院”5月份开始改造完成,8月份营业,当年就有不错的收入。游文超感慨地说:“张庄能有这么大变化,最感谢两个人,焦裕禄带咱治了沙,习总书记领咱脱了贫!”在游文超的示范带动下,张庄村40多户村民陆续干起了农家乐。不少贫困户也和游家一样,靠民宿脱了贫、致了富。张庄村的村民们正以实际行动积极回应总书记的期盼,用自己勤劳的双手铺就奔小康的光明路。
闫春光家小院
坚持人居环境整治村容村貌持续改善
近年来,张庄村实施村庄环境整治工程,包括房屋造型、庭院美化等。每户村民还和不同的专业设计师签约,让设计师根据村民家的实际情况设计出个性化的农家小院,形成了“一院一景,景满全村”游览体验,也促进了张庄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张庄村还先后建了焦裕禄精神体验教育基地、四面红旗纪念馆、农村干部学院等,结合焦裕禄精神建成专题纪念馆,如今的张庄村年接待游客达10万人次。
在张庄村里转悠,你会发现这里到处都很干净,不论大路小路,看不到一点丢弃的垃圾。村干部带头每天早上义务劳动一小时,打扫全村的大小街道。此外,村里还设置了公益保洁员,由村里的贫困户来负责日常的环境卫生维持,贫困户能获得一份收入的同时,还让村里的环境卫生状况得到了提升。
坚持公共文化建设文明乡风日益浓厚
乡风文明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标志,而乡风的转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日积月累的积淀。为了提高乡风文明水平,张庄村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努力实现以德润心、以文化人。村里投资多万元,建设了占地多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设了农家书屋,丰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每周五晚7点半在村委院内开办“幸福家园”大讲堂,宣传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村干部也利用这个机会通报村里近期重点工作及下一步计划,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组建“梦里张庄”艺术团,先后排练了《焦裕禄》《朝阳沟》《花喜鹊》等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剧目和一些自编自演的“三句半”等节目,免费为大家演出,成为村民交流、宣传政策、对外宣传张庄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庄村形成了“人人有事做、有工做、有收入、无闲事”的氛围,农村治安和社会风气明显好转。
张庄村航拍图
提升组织力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与张庄村干部群众座谈时提出,要进一步把农村党组织建设成为坚强的战斗堡垒,多渠道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申学风很有心得地说,自己当年在现场聆听了总书记的教诲,事后结合工作想了很久,越想越觉得离开共产党的领导,啥都做不成,必须把村里党组织搞强弄好,想方设法把党员的旗帜树起来,让党员干部动起来。而要把村里党员干部管好,制度最管事儿。这几年,张庄村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推行村干部值班、村务公开、党务公开、财务公开等规章制度,做好“六个坚持”,即坚持三会一课学习、坚持固定党组织活动、坚持“四议两公开”、坚持村干部亮牌上岗佩戴党徽、坚持村干部每天早晨带领党员义务劳动、坚持每周五举办“幸福家园”大讲堂。这“六个坚持”,引领并促成了张庄村的历史巨变。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如今的张庄村,绿树成荫,良田规整。张庄村人经过不懈努力,通过勤劳的双手,在脱贫攻坚战场上,交上了一份沉甸甸的答卷。在奔小康的路上,张庄村人充满了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