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河两岸,过了腊八就是年。腊月里扦过年面、出年猪、打糍粑、做豆腐和蒸肉糕是办年货的重头戏。一户人家年货办得是否丰盛,以上几样是考量的硬指标。当春节又遇上了疫情,只能就地过年,办年货的热闹场景只好在梦幻中追逐。当你对那些年货垂涎欲滴时,不妨读读作者笔下的——银丝千缕,缕缕是乡愁文/张国俊寒冬腊月,有条件的家庭,还都会请师傅上门扦上一桌挂面,也作为年货的主打。这种挂面,后来被赋予了专门的学名,叫做麻城油面,并扬名世界。老家油面,采用上白面粉加适量芝麻油和盐,由人工拉成,形成银丝,纤细美观。发源地是麻城东部山区的张家畈、木子店,做出的油面又多又好。物质匮乏的年代,它是农家的奢侈品,谁要是能吃上一碗油面,就像过年吃腊肉喝米酒一样奢侈;虽然现在物质丰富,它依然是市场上的抢手货。做油面叫扦面,也像腌制腊肉、酿造米酒一样,对原材料和季节气温都有严格要求。每年进入寒冬腊月,就是扦面的最好季节。不过扦面的工序比较复杂,扦面师傅是非常辛苦的。当天凌晨四五点钟,天还没亮,面匠就要称好面粉的重量,根据面粉重量估算着放多少盐,然后再把粉倒进和面盆,加水和面。和面用的大盆子直径有60厘米左右,叫面钵子,土陶制成,加上面粉很多,因此和面是要费很大力气的。而且,面和成什么样,是有讲究的,和好的面要均匀没有颗粒,不能太稀,也不能太干,否则成不了条状。中间要加水、加盐、加油等等,哪个环节都要拿捏准了,稍有不慎,真是满盘皆输,扦不成挂面。扦面、和面,可不想我们吃饺子、烙烙饼和馅饼那么简单。经过和面、盘条(把和好的面盘成大小合适、匀称圆滑的粗面条,一圈一圈缠绕放在和面盆里)、缠面筷子(把盘成条的面条有序有规则地缠在一双双较长较粗的细竹子做成的面筷子上)、行面(把上面缠有面条的面筷子放进面笼里放一段时间)几道工序,前面的技术活就算告一段落,实际上这是最繁琐最费事的力气活。然后,师傅就趁行面的机会到外面安装面架子。面架子由两个带墩的柱子和两块木板组成,木板上有规律地布满细孔,便于插面筷子。这时,忙碌了一上午的面匠可以歇一会了。大约午饭后,冬日阳光朗照,气温正好,面匠师傅打开面笼子,把行好的粗面条拿出来,把长的一端的面筷子插在面架上的面板的孔内,双手拉住面另一只面筷子的两端往下拉面。拉面也是技术活,要用力均匀,节奏明快,力度适当,否则要么会拉断,要么错过时机就会拉不长、拉不细。就这样一直拉到面条可以插在下面那块板的孔内,固定好,在太阳下晾晒;晒到半干时必须把下面的面筷子取下放在插在上面的面筷子旁边对相应的孔内,尚未干透的面也借势弯起再晒。这个火候如果没有把握好,也会前功尽弃,因为面如果晒干了再往上弯起,就会折断。陕西榆林特产泓源翔葭州东方红空心手工挂面3.2斤包邮精选月销量¥43.9¥59.9打开百度APP立即扫码购买购买已下架面晒干了,师傅会一双筷子、一双筷子把面取下来放在案板,用刀子沿着面筷子一切,把面条收拢,然后在面条中间合适的位置再切一刀,再把上下两部分收拢合在一起,用很精致的彩色麻线或皮纸一扎,一籽油面就成功了。附在面筷子上的叫面头,面头收拢,同样是一道难觅的美食。油面开胃可口,寒冬腊月,煮上一碗,洒些地葱,放些腊肉,香气袭人。拿篾制的篓子装上几籽面,放几个鸡蛋或者几根油条,又是一份走亲访友的好礼品。张国俊,网名天涯孤客,年生,湖北麻城张家畈人。于华中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后在北京工作,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教育管理硕士,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